
6月13日,2025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(简称“种子计划”)校园宣讲会暨“非遗进校园”讲座在广州工商学院美术学院顺利举办。广州珐琅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峰现场授课,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深圳配资门户,为千年珐琅的焕新传承开启了新的篇章。
本次活动以“讲座+展示+体验”的形式开展。杨志峰结合图文视频,从珐琅工艺的历史源流、发展脉络、工艺分类等方面切入,详细阐释了景泰蓝、掐丝、点蓝、烧制等珐琅核心技艺流程,重点剖析非遗技艺背后蕴藏的东方美学与哲思精神。通过作品案例解析与技艺演示,让同学们对非遗珐琅这一传统技艺有了更为具象生动的认知。
在“近距离触摸非遗”环节,杨志峰展示了多件个人亲制的珐琅作品,包括首饰、器物与艺术挂件等。他鼓励同学们近距离观察、亲手触摸,解构工艺细节,感受珐琅制作中对温度、时间、颜色的精准把控。现场互动热烈,有学生感叹:“第一次亲眼看到珐琅制作,才知道传统技艺原来离我们这么近,这么美。”
交流时,杨志峰谈到,珐琅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美的极致追求,是一种凝固的诗意。希望通过“种子计划”的平台,把这份技艺和匠心播撒进更多高校课堂,激发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与创意表达。
据了解,广州工商学院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,通过跨院系协同创新,将非遗元素深度融入公共艺术、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体系,开设非遗主题实践课程。同时组建社会实践队,组织学生走进非遗传承基地开展实地调研,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与智能教育基地,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开展,多维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。
此次活动不仅让师生领略了传统文化精髓,收获设计灵感与创作素材,更拉近了青年与非遗的距离,为古老工艺注入新生机。活动最后,全体师生与杨志峰老师留念,定格传统工艺与青春力量的美好碰撞。
本届“种子计划”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,广东省非遗传播与发展工作站(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)承办,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支持,于6月-12月期间,围绕古琴艺术(岭南派)、木偶戏(五华提线木偶)、咏春拳(叶问宗支)、镶嵌(嵌瓷)、玉雕(肇庆市四会玉雕)、陶器烧制技艺(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)、传统香制作技艺(电白沉香制作技艺)、光德陶瓷烧制技艺、广州珐琅制作技艺、中药炮制技艺(新会陈皮炮制技艺)、传统中医药文化(化橘红中药文化)11项国家级或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深圳配资门户,开展非遗讲座、研学、实地教学、传承交流会及成果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。
国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